1950年10月28日,美国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轰炸了苏联的海滨城市,试图以此试探苏联的态度。而此时盛瑞德优配,朝鲜正面临“灭国”的危机,但苏联对此却保持沉默。麦克阿瑟对斯大林的“忍让”表示满意,他认为只要苏联不介入,自己的“远东战略”就能顺利推进。
至于此时已经在黄草岭一带与美军陆战一师激战的中国军队,麦克阿瑟并不觉得有太大威胁。事实上,当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后,麦克阿瑟早就意识到这支军队是来自中国。尽管如此,美国的“战史”中,麦克阿瑟一直坚称自己不知情,并将这些穿着朝鲜人民军服装的中国军人误认为是朝鲜人民军。他深知,若在报告中否认中国军队的存在,那么这些战斗中的“朝鲜军人”就可以继续被当作“朝鲜军队”。麦克阿瑟擅长装糊涂,利用这个模糊不清的态度掩盖自己的意图。
展开剩余82%朝鲜战争虽然过去多年,但仍有不少曾经参战的美国老兵将这场战争的“失败”归咎于麦克阿瑟。在他们眼中,麦克阿瑟的决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重大失利。对于中国而言,抗美援朝战争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,更是一场“保卫战”。然而,朝鲜战争对于美国来说,是否真的需要打呢?这依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毕竟,从美国的立场来看,这场战争更像是一场侵略战争。
朝鲜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朝鲜人民军越过“三八线”,时间为1950年6月25日。而美国的军事干预始于1950年9月15日,仁川登陆一举改变了战局。麦克阿瑟选择了仁川登陆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“一统朝鲜半岛”的计划。美国的军事行动替代了朝鲜半岛上原有的两国冲突,迅速变成了一场几乎等同于殖民化的战争。
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曾明确写道:“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援助盛瑞德优配,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,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,挽救朝鲜于即将再度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中”。金日成直觉到,美国有可能再次将朝鲜当作其殖民地。这里所说的“殖民地”虽然在现代已经没有直接的控制形态,但美国通过驻军的形式,实际上实现了对日韩的长期控制,避免了其彻底脱离美国的影响力。
美国的这种影响力,源自麦克阿瑟及其背后支持的“西部财团”。西部财团代表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中最强大的经济势力之一,主要推动美国对远东地区的扩张。与之对立的,是以摩根财团为代表的“东部财团”,后者更倾向于加强对欧洲的控制。两者之间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差异,导致了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理念冲突。杜鲁门倾向于放弃远东利益,而麦克阿瑟则坚定支持扩大美国在远东的影响力。
麦克阿瑟认为,只要不与杜鲁门正面接触,他就能继续推行自己的战略。正因如此,当朝鲜战争爆发时,麦克阿瑟并没有显现出任何紧张情绪,反而觉得自己有机会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。
1950年10月19日,中国志愿军的第一批部队悄悄进入朝鲜。接下来的几天内,十三兵团和66军完成了“秘密”进驻,兵力达到26万,由于这些部队都是夜间行军,韩国和美军完全没有察觉。然而,尽管麦克阿瑟没有看到,但他不可能不推测出中国军队的存在。美国强大的空中侦察能力,以及对朝鲜人民军的情报分析,都让他清楚知道,朝鲜人民军已经基本被歼灭。即便如此,他依然坚持向华盛顿报告说,没有中国军队参战,依旧是朝鲜人民军在反抗。
麦克阿瑟的“装糊涂”策略并没有能瞒过所有人。中国军队的加入是不可避免的,而麦克阿瑟的否认只是为了为美国继续推进远东战略争取时间。然而,随着中国志愿军人数的不断增加,麦克阿瑟也开始被迫承认“赤色中国”确实派出了军队,只不过在他眼中,这支军队的规模远远小于实际情况。
麦克阿瑟之所以一再坚持低估中国的军事力量,是希望能继续扩大美军的军事行动,并通过不断的战斗制造紧张氛围,迫使美国政府最终做出使用核武器的决定。麦克阿瑟认为,借此机会,美国能够实现自己在远东的战略目标,而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显然是他所预想的“远东战略”的一部分。
然而,在中国志愿军的强力反击下,麦克阿瑟的计划遭遇了重大的挫折。在长津湖战役中,美军遭遇了极为惨痛的损失,许多人开始质疑麦克阿瑟的领导能力。美国的高层也开始对他的“进攻性”战略产生怀疑,最终迫使杜鲁门做出了撤职的决定。1951年4月,麦克阿瑟被迫回国,而朝鲜战争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,和平谈判的可能性逐渐增大。
在这场战争的历程中,麦克阿瑟的军事领导和战略决策无疑负有重大责任。对于美国而言,朝鲜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一场失败,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。而这个责任,最终都要由麦克阿瑟来承担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